八點半,慢悠悠的醒來,肚子滿滿的盡是這段時間來的心事,特別是昨夜。打量著要不要去打拳。中午都約好了,橫豎得走趟淡大,就挪挪身子吧。
我還是喜歡海事館前那一大塊長形透水地舖,尤其裏層些。略矮著頭橫過人行鐵橋,迎面是高起整片的綠色草坪,左手邊矗著三兩株參天大樹,右手處橫插著一面乳白色的牆壁,圈住了見方的一小塊空間,透著點幽微、遁世的氣氛。這兒好!煞風景的是角落那輛五十cc小摩托車。儘管它靜靜杵在那兒,可你看著它,耳中不油然響起吼、吼的引擎聲,挾著刺鼻的廢氣,擾得人心裡頭不爽朗。很納悶校方怎麼打量的,這麼丁點大的校園,非得讓機車蹭進來嗎?還非得將這麼靈氣的一處地方拱手讓給這沒靈性的東西,害得我怎麼樣也沒法子讓手腳動起來。
換個地方吧。來到圖書館,視野為之開闊,更少了艷艷日光。今天真不是打拳的日子,功操沒勁做,筋也不想拉,蹲馬步又嫌腿痠,三兩下把手伸伸擺擺,看看時間,還多一小時的空。回家不是,呆著不是,勉強抱抱腿,掤掤手像回事似的。可是很奇怪,這幾趟掤很不同以往,有「掤」的感覺。好久來,攬雀尾最讓我洩氣的就是掤了,不但打來空,而且做作。即便鬆,總像是放拳不是打拳,人工雕琢之意過甚。同野馬分鬃相較,攬雀尾掤更難體會那道勁的終始。除了重心前送,沉胯轉腰外,它多了垂直向的手臂弧形運動。而胸腹間這小半截手臂長的距離,從青年盃前至今折騰了我半年。沒想到在這個不起勁的早上竟掤出了勁,頓覺手臂、胸、腹與胯圍成的空間有漲、實的感受,似有實物一般,不很飽滿,但足夠我心動的了。
愣愣的立了一會兒,不確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。莫非......,昨晚使我難眠的那股氣騰到現在?想再試一次,卻擔心方才不過南柯夢一場。小心翼翼的虛步合抱、上左步、掤,嗯,沒錯;換右掤試試,感覺仍在。想想真有些哭笑不得,這不是捉弄人嗎?這算頓悟還是漸悟呢?雖然我對六祖的遭遇很抱不平,但我寧願相信漸悟,這樣資質平平的人也才有機會成佛升天。
細細回想剛開始練的時候,一個勁兒猛推猛送,其根在腳發於腿嘛,為了形於手,該是這樣沒錯吧。結果去年臺北縣太極拳運動大會前搞得腳踝、腳底板鬧疼,要噴肌樂、套護踝才能上場。還不敢向人提,怕被笑,應該沒聽說過有人打拳傷到腳底板的,還過了大半年才痊癒。
後來慢慢將注意力放到腰胯上。腳一緊,鬆膝、沉胯、轉腰,嘗試將腿上的力道推送至腰際,緊接著轉腰,帶動身體、臂膀。老師壓住我上掤的手,或者圖書館前大大的水泥圓柱都曾助我掌握那味道。努力了一陣子,總算嚐到一絲絲身隨腰轉的那種舒暢。可惜沒能高興太久,又被糾正我的攬雀尾掤只有腰胯的運動,力量是憑空直接從腹部出來,不由腳送來。體會了一陣子,確是如此,我成了擰腰而非轉腰了。只不過要糾正,又是一項不小的功夫。
單足虛步掤讓我瞭解沉胯、轉腰,一旦套上弓步,後足一推,力量上到腰間後就像泥牛入海,化了,只能麻煩手將它自己放到定式的位子上去。不管怎麼弄就是不對。今天不曉得怎麼回事,胸前三四分的漲實感出來了,特別在定式那一剎那感覺最強。實在不清楚這太極拳是怎麼搞的。而此時竟然還想起王國維[人間詞話]裏說:「古今成大事業、大學問者必經三個歷程。」沒想到「合抱、兩手分置於胸前、胯旁」這麼一個太極拳招,也得經歷三個階段才對了味道。而第三個階段則是辛棄疾[青玉案]詞裏的:「眾裡尋他千百度,驀然回首,那人卻在,燈火闌珊處。」
忽然猛地心裏一緊,等等,前車之鑑告訴我該請老師指正才見真章。可我真怕老師屆時頭會這麼晃一下,可知道那輕輕一晃,直叫人從雲端摔回人間。我看先不急著請教老師,姑且自我陶醉一番再說罷。
看看時間也差不多了,收拾收拾,踩著來時的腳步,懶懶的。
巫佣 96/9/16
2 則意見:
拜讀巫佣師兄您的文章後,在心靈泛起陣陣漣漪,憶起我曾經走過放任內心荒蕪的藉口,總覺得日子猶如一泓止水,了無生氣。因緣際會,師父的醍醐灌頂開示,恍然大悟,世間滾滾紅塵多少事,全繫乎我們一念之間,一念之間可以覺,可以迷,也可以改變我們的人生觀,更可以改變我們的苦樂命運,人生的苦樂存乎於一念之間,就看你能否輕鬆,智慧地看開了!【不要怕跌到谷底,因為谷底唯一的路是往上。】您是位才子,打開心靈的門窗,生命將因陽光灑入而再度發光發亮,我們一起加油吧!
Konica 09/28/2007
才子?您真的冤枉我了。本來是單純的想與大家分享那天的體驗,卻為了不希望太生硬,而將心得報告弄成了這副樣子。最主要的還是和師兄、姐們分享我那趟掤的感受。
非常謝謝Konica的鼓勵。該怎麼說呢?很高興你已找到出口;而我,已隱約望到亮光了。再次謝謝。
張貼留言